故事
上大学那会,隔壁宿舍里有个女生,不爱打扮,更加不会化妆,牛仔裤加T-恤就是她的标配,冬天的时候就在外边加上一件厚外套,而且都是黑、灰色调。
于是,宿舍里其他姐妹们为了让她注重打扮起来,给她收集了各种从“灰姑娘”摇身变“白雪公主”之后收获的种种惊喜例子。你看,这是我之前的高中同学,现在是这样子,上周就有帅哥向她表白了;还记得上次和我们一起联谊出丑的那个女生吗,现在人家有男朋友了,你看人家现在美得都快让大家认不出来了;昨天,那个我们一直断定没有勇气向暗恋两年的男神表白的叶文宣,昨晚像变了个人似的向暗恋的男神表白,最后成功了!
一来二去,这个女生听多了身边人的转变经历,对待打扮、化妆的态度,从“非常排斥”衍化为“逐渐感到正常”。
再后来她宿舍其他姐妹就成功说服她,一起逛街买新衣,打扮化妆,谈恋爱……
这就是“从众心理”的威力。
不知道大家知不道很多明星帮像可口可乐级别的一线公司做代言或者打广告是不收钱的。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线公司做背书,打造成典型案例,明星及其经纪公司就能找二线、三线、四线公司收取更高昂的代言费、广告费。
“从众心理”也叫“羊群效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营销点,利用人的“从众心理”,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从而实现营销。
购买人数用画面感描述出来
大众总是喜欢有画面感的描述,所以乔布斯才会说,ipod就是把1000首歌都装进口袋。
同样的道理,如果能将购买人数用画面感的形式描述出来,效果比单纯的说“年销十万”“销量领先”会更好一些。
比如某奶茶的广告词,——“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十圈”,已经被业界奉为经典。
当然,读到这里,有些人要钻牛角尖了,肯定要质疑:你这招根本不管用,我家产品一年哪卖得出去七亿个,一年能卖出去8千个都算不错了。
绕地球两圈如果做不到,可以绕中国两圈呀,绕中国两圈还做不到,可以绕北京五环两圈呀!”。
当然,描述方式不局限于“连起来绕地球两圈”,也不局限于“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重量加起来,比泰山还重”,关键是找到一幅有震撼力的画面,能够清晰的传达“有巨多的人都来买我们的产品,你尽可放心”的信息。
此外,有些低频消费的商业实体,比如很多场面冷清的珠宝店,也可以利用“羊群效应”吸引顾客。我就看到过有商家会在店门口安一个电子计数牌,显示“已有xx位顾客莅临本店”。通过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数据,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发挥“羊群效应”。
打造这样的画面:多得都要溢出来了
怎样描述一个东西数量很多呢?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用“溢出现象”加以表达。
有些小吃店,店里面只摆了很少几张桌子,却在店外面摆很多张桌子,就给人一种顾客太满,都已经溢出的即视感;
还有一种情况,大家也一定体验过,一般某个城市的热门小吃店,场地都是很小的,甚至是没有就座的地方,只有一个排队购买的窗口。你以为商家主要是为了省店铺租金,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溢出来”的画面感,就如大家看到的,什么时候这小店门口都是排着老长的队伍在等待购买。
“电商平台造抢购节,流量太大服务器直接宕机”、“开发商雇人冒充来抢自己的楼盘,彰显自己降价力度之大”、“小米手机发放限量抢购F码”,本质上都是在打造“溢出现象”。
诱导用户实行分享行为
大家知道,微信在严厉打击公众号 “诱导用户分享”的行为,为什么会严厉打击呢?!因为很多营销人都在用这招嘛!
不过没关系,微信平台不能用这招,并不代表这招没有发挥价值的地方,其他领域可以用。
比如在有些餐厅吃饭,拍个照,带上餐厅名字发个朋友圈,店家就会赠送一个小甜点;
在大众点评上写个五星好评,又能获得一点小优惠。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诱导用户分享,利用消费者的社交关系进行产品推广。
诱导分享当然不仅限于诱导消费者发朋友圈,一切线上线下的社交关系都可以利用上,微线上的微博、微信、知乎、qq空间、陌陌、脉脉、豆瓣;线下也可以转介绍、多人团购、招代理。
当其他用户看到他的朋友都在使用或者消费某个产品的时候,首先,他会好奇,想了解这个东西;其次,说明这个东西有人亲身体验过,是可信的;第三,一般值得分享的东西都是好的东西 。这样子,其他用户就因为“从众心理”也去消费这个产品或服务,“羊群效应”就会自然生效。
无论是购买人数用画面感描述出来,打造“多得要溢出来”的画面感,还是诱导用进行分享行为,都是利用消费者“从众心理”的一种营销行为。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营销也一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突破点,利用熟人背书,降低购买的心理门槛。
米趋建站-外贸建站领导品牌:http://site.nuo.cn/
免费分析全球市场商机:https://www.winsog.com/
文章由:英虎跨境电商【微信号:yhkjds】原创编辑,原文地址:http://site.nuo.cn/hangye/show/219.html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