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样的话语:你是做外贸的啊,厉害呀,都挣老外的钱了!
其实,我们知道,做外贸没有什么新奇的,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我们的父辈)听到跟老外有关联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厉害,不错,高大上等?
先来听一个故事吧
中国一个学校领导这样介绍一个来自美国的女教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大家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布朗小姐,她来自美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
对于这样的介绍,中国人听了,觉得没有什么不得体的是吧?但是美国女教师听了一脸难看的样子,她觉得得体的介绍应该是这样子的: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大家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一个来自美国的新老师——布朗小姐,她是一位具有外语教学经验的美国文学博士.)
其中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了解到这里,你能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听到跟老外有关联的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厉害,不错,高大上等了吧。这其实是因为诸如外贸人能和老外做生意,说明外贸人能够在文化差异巨大,语言风俗习惯有很大差别的情况下,能和老外交流并能促成生意,这才是让人觉得厉害的地方。
外贸人再修炼一翻就更厉害了
外贸之思维差异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呈线性顺序进行演绎推理,中国人则偏重于直观、直觉,多用意象思维方式;
英语国家的人着眼于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中国人则着眼于对对方发出的信息或表明的态度所做出的直接反应,比如对某一产品或某一设计,不管满意与否,英美人倾向于先给予赞扬,而中国人往往更挑剔;
对来自对方的赞扬,中国人和英美人的反应和回答也是不同的。英语国家的人对‘称赞语’做出的反应,往往是欣赏、高兴,认为对方的赞扬是对自己某件事的认同和认可,对待这种赞扬。而中国人觉得,谦逊是一种美德,得到他人赞赏时,常常表现出不好意思和受之有愧之感,往往会以“哪里,哪里”、“过奖,过奖”、“还差得很远”等作为回答,则会使英语国家的人感到迷惑不解。
外贸之文化差异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时间观念、决策方式和处理冲突的态度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用两天就能签订的合同,在中国起码需要两个星期;
美国人信奉自由竞争与个人主义。在美国谈判代表实权在握,可以在他被授权范围内自行决策。个人敢于承担责任在美国人眼里是一种美德,是积极进取的表现。然而,中国人却十分注重集体决策,强调集体智慧。我们知道中国早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
外贸之风俗差异
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在传统生活方式、爱好、忌讳等方面体现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在接待宴请时,中国人更殷勤好客,非常注重面子,规格、档次、品味、数量,都要考虑周全;而英美人较注重礼貌、得体和实效,并给客人一定的自由空间。
为了顾及“面子”,涉外贸企业在贸易洽谈中有时表现得过于恭谦和随和,强调客气。比如,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随便等。虽然从汉语语境和文化心理上讲,我们做得很有礼貌和委婉,但这类词语在商务往来用得过多过滥便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
在喜好和忌讳上双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不要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去哪儿”、“吃了吗”等。
汉语中多借用狗(dog)一词来骂人,但在西方社会,人们对狗的爱甚至超出对家庭成员的爱,而“You are a lucky dog”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是个幸运儿”。
中国人喜欢“666”、“888”,不喜欢数字“4”,而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数字“13”,若13日又是星期五,则更不喜欢举行或参加社交活动。
外贸之语言差异
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语言内涵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并造成贸易活动中的误会和冲突。
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不仅仅是上面的这些差异,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差异。外贸人和老外交流,不仅仅是要业务上的娴熟,更需要对老外文化、风俗、思维、语言差异等了解,才能顺利进行贸易洽谈。
米趋建站-外贸建站领导品牌:http://site.nuo.cn/
免费分析全球市场商机:https://www.winsog.com/
文章由:英虎跨境电商【微信号:yhkjds】原创编辑,原文地址:http://site.nuo.cn/marketing/show/204.html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